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1月28日,蘇寧易購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1年度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23億至433億元。公告一出,整個A股為之嘩然,蘇寧也被冠上“年度虧損王”的稱號。
昔日的零售業巨頭,如今卻面臨如此困境,蘇寧易購究竟還能否有“觸底反彈”的機會?
業績虧損引發交易所關注
2022年1月28日,蘇寧易購發布《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23億元至43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439億元至449億元,同比均大幅增加。巨額虧損震驚業界的同時,也引發了交易所關注——1月29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對蘇寧易購進行問詢,要求其補充說明相關情況。
此番蘇寧易購的巨額預虧過半來自計提減值和投資損失。蘇寧易購在公告中稱,本次預計計提各項減值準備、投資損失事項將合計減少2021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4.75億元,合計減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254.75億元。
通過公告來看,此前蘇寧易購巨資收購的天天快遞連年虧損,家樂福中國營收也不及預期,成為拖累公司業績的重要原因。
2019 年,天天快遞實現營業收入 20.78 億元,全年虧損 17.86 億元,相關差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 2.17 億元。2020 年,受疫情影響,快遞業務受整體經營影響,運營結果未如預期,天天快遞實現營業收入 24.44 億元,虧損 12.26 億元,于當年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 10.33 億元。2021 年下半年,蘇寧加快虧損業務調整,停止天天快遞物流業務的運營,對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 8 億元、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約 13 億元,合計約 21 億元, 對歸母凈利潤影響合計約 17.75 億元。
相較于天天快遞,同樣被蘇寧巨資收購的家樂福的處境則相對好一些。2019年,蘇寧易購以現金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盡管被收購后,家樂福的業績并不理想。不過,蘇寧易購似乎依舊對家樂福抱以期待。公告顯示,未來家樂福中國將充分發揮在商品供應鏈、客戶、服務方面的優勢,通過積極拓展會員店,打造新型店面業態,持續精耕大賣場業務、拓展B2B 業務,利用本地化優勢,積極拓展O2O業務。
主營業務連續8年虧損
主營業務方面,報告期內,蘇寧易購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線下零售銷售收入同比大幅收窄,階段性虧損持續加大。從門店數量上來看,三年內蘇寧易購就有241家門店處于虧損狀態。事實上,公開資料顯示,蘇寧主營業務從2014年至今,連續8年處于虧損狀態。截至目前,蘇寧易購的負債金額已經高達1412億。
或許很多人都認為蘇寧當下的局面是其急于在熱門領域擴張造成的,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與蘇寧在主營業務——零售消費領域的激進有關。自蘇寧進軍新零售之后,公司的門店數量在短短一年內,由 3799 家暴漲到了 11064 家。這雖然使得蘇寧在新零售市場搶占了一定份額,但銷售與管理成本也成隨之飆升。與此同時,蘇寧還將目光對準恒大和家樂福,試圖從各維度奪取新零售的戰略制高點。
但花費如此巨額代價投入的新零售卻沒能帶領蘇寧重回巔峰,反而使得蘇寧負債累累,甚至不得不變賣“家產”。
實施“自救”,能否破繭重生?
2021年12月26日,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蘇寧31周年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當前的蘇寧正處于”三十年發展歷程中最艱難的時期”。的確,2021年對于蘇寧來說是極其艱難的一年,稱之為“至暗時刻”也不為過。
從最初的蘇寧電器,到蘇寧云商,再到現在的蘇寧易購,蘇寧也曾風光無兩。不過,相比于之前的輝煌,現在的蘇寧更像是披著零售外殼的融資平臺,通過資本運作來維持公司經營。盡管蘇寧在答復深交所的公告中否認集中大額計提減值,并表示當前情況并不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量水平,但現金流完全依靠外來融資支撐,一旦融資渠道出問題,企業隨時會面臨傾覆的危險。
事實上,蘇寧易購并非坐以待斃,相反,它一直在尋求破局的出路。2021年7月,公司宣布引入戰投,完成董事改選,確立“做好零售服務商、做強供應鏈、做優經營質量”三大戰略;8月,成立聯合授信委員會,新增百億授信,各方合作有序開展,零供關系趨于穩定。此外,蘇寧還采取了一系列精細化管理舉措,如健全激勵體系,整頓虧損門店,實施降租、轉租、招商等開源節流辦法,試圖重新站穩腳跟。
“自救”終歸是有成效的。2021年四季度蘇寧易購銷售規模預計環比三季度增長25.48%,11月EBITDA 0.8億元,實現轉正,且12月份持續為正。公司預計2022年一季度EBITDA持續為正。這對于當下的蘇寧來說,無疑是“沙漠里的綠洲”,也為接下來的集團發展,帶來新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