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2年二季度報告》顯示,二季度小微經營者營收有所改善,信心指數則自2021年第二季度下滑后首次出現反彈。
報告負責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曉波教授介紹,二季度小微經營者營收有所改善,平均季度營收達13.6萬元,營業額環比增長約10.4%,個體戶小微經營者的營業額增長更為顯著。
持續困擾小微經營者的主要痛點仍是經營成本壓力和市場需求,這兩項最大的壓力在本季度均有所緩解,稅費壓力也明顯減輕。同時,二季度小微經營者融資需求比例出現回暖,從53.9%增至59.1%,融資目的仍以滿足日常運營為主,融資途徑更加依賴線上渠道,線上方式申請貸款的比例由30.4%升至37.6%。
報告分析認為,近期為扎實穩住經濟,黨中央、國務院推出了一攬子助微紓困政策。得益于政策利好,多類型扶持措施對小微經營者的覆蓋比例提升。享受到扶持政策的小微經營者約占總體的四成。金融支持、成本減免、穩崗穩就業三類適用性更強的政策,其覆蓋率均有提升,其中成本減免類的提升最為明顯,幅度達51%,凸顯政策適用性和針對性,使紓困舉措更為有效地觸達小微經營者。
在經營成本壓力有所緩解的同時,小微經營者經營信心指數也在回升。報告調研發現,小微經營者對三季度的經營信心明顯回升,指數值從前兩個季度的榮枯線水平(50%)提升了約4個百分點。對比個體戶小微經營者,公司制企業對下一季度的預期更為樂觀,其信心指數創下了今年新高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當前小微經營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少市場需求,導致流動性枯竭,以及對防疫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對此,他建議,下一階段可以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一個選項是直接發放現金和消費券,以提振消費和創造需求;另一個政策選項是財政支付轉移,有財力的地方政府可考慮直接給因疫情防控導致經營中斷的小微企業提供現金補貼,以增強其發展信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蔡昉則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入中高速,需要關注需求側制約以及周期性和結構性失業的問題。“對此,應依照貼近民生程度和政策抵達直接性,切中需求成為常態制約這一現實挑戰,把保障民生與恢復經濟良性循環兩個目標結合,使扶助生產主體和消費主體的措施更加均衡。”
“小微經營者的信心指數在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后反轉上升,正負向情緒比例也同樣反轉并明顯上升,顯示出小微經營者對未來的積極樂觀態度。”網商銀行行長馮亮表示,網商銀行一直服務和陪伴千千萬萬的小微經營者,一起扛住疫情干擾,渡過難關。“接下來我們將全力以赴,為小微經營者恢復正常經營和生產提供急需的資金支持。”(記者 李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