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廣袤的原野、晨曦、白鷺與淠水靜流在鏡頭前定格,一則《大河以東 淠河灣灣》的短視頻一發布就收獲點贊一片。而這精彩的短視頻背后,是4個小伙子4個日夜的奮戰。
【資料圖】
戶外驕陽似火,六安市第八屆 “金安脆桃”展評大賽直播帶貨區氛圍一樣火熱。小伙子們從田野歸來,擦一把汗,又在直播間賣力推銷金安脆桃。這是他們線上銷售農產品的第41場直播,而在上一個脆桃季,他們為金安區桃農們賣出了90萬斤鮮桃。
這是一群 “90后”,20個年輕人全部是大學畢業生,其中還有“海歸”。盡管所學專業不同,來自不同地方,但理想與激情讓他們匯聚在一起。他們從農村電商開始發力,又致力打造集旅游、電商、美食、休閑為一體的鄉村綜合體。在鄉村,他們正揮灑著青春的力量。
“我們這群‘后浪’在鄉村施展才華。我們在土地上找到了靈感,獲得了價值。 ”這個團隊的“頭兒”胡亮亮說。
把家鄉的特色農產品賣出去
2020年,胡亮亮帶著5人小團隊來到了張店鎮,這里是金安區九十里山水畫廊核心區,有多個4A級景區,基礎設施完善,文旅資源豐富。胡亮亮等人從景區運營入手后,又進入了農村電商這條賽道。皖西白鵝、稻蝦米、黃大茶、三十鋪板鴨、農家土雞、雞蛋等產品輪番上架,直播間精彩熱鬧,小伙子們侃侃而談,線上訂單不斷。兩年間,胡亮亮團隊已經在六安舉辦了40多場主題鮮明的線上直播。
6月12日,胡亮亮團隊在金安脆桃大賽現場直播帶貨。 金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金安區東河口鎮“六順黃”茶業作為安徽老字號以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單位,過去對產品黃大茶的銷售局限在“平民茶”銷售理念上,成品包裝簡單、價格低廉,以線下銷售為主。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老板陳全福找到了胡亮亮小團隊,試水線上銷售。胡亮亮團隊從包裝到亮點展示再到線上整體運營,讓黃大茶火了一把。
“這么多年,我們第一次有了這么高端大氣的包裝設計。胡亮亮團隊給我們公司帶來了新的營銷理念,他們的線上銷售著力突出了非遺文化傳播和黃大茶高爽焦香濃厚醇和的老味道,獲得了消費者認可,去年線上銷售額500多萬元。 ”陳全福贊不絕口地說。
掛面、雞蛋、鮮桃、蓮藕、茶葉等優質特色農產品上架到電商平臺,隨著一場場直播活動的開展,一車車農產品從金安區的鄉村銷往大江南北。胡亮亮小團隊山水畫廊直播基地銷售額也逐年增加,累計銷售額3000多萬元,帶動30人就業和村社、企業等200多家經營主體產品銷售。他們的文創設計產品包裝近百種,制作的各類短視頻觀看量近億人次。
把鄉村美景與鄉土味道傳播出去
“我們這群‘90后’大學生大部分都出生在鄉村,鄉村美景、美食是我們永遠的記憶。我們就是要把這份鄉村的美好呈現出來,勾起人們的向往與回味,展示出年輕人眼中的鄉村美景與鄉村味道。 ”胡亮亮說。胡亮亮小團隊一邊在網上賣著農產品,一邊通過持續推送短視頻與網友互動。他們的短視頻取材自鄉村,有鄉土味,有年輕人的真誠。
1997年出生的團隊成員汪康,承擔新媒體產品內容策劃。“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6月10日,他在淠河岸邊制作的短視頻《淠河灣》配上了歌曲《稻香》。汪康認為,無論是農產品、電商、文旅宣傳都需要文化內容支撐,講好故事才有助于銷售。他期望通過新媒體、新技術,將鮮明的鄉村文化和產品一起推廣出去。
東河口黃大茶、橫塘崗稻鴨米、十里果香黃桃干、花生酥、東石筍野茶、張店脆桃、施橋藍莓等一大批金安本土優質農產品,通過一個個原創設計、原創視頻傳播,讓更多人在了解產品特點的同時,也增加了對當地地理、鄉情民俗文化的了解。今年新春,團隊配合金安區融媒體中心策劃制作了 《金安年·幸福味》系列短視頻,酥餃、冬米圓子、元寶、板鴨等當地年味美食輪番上線,吸引了大批粉絲。
為宣傳淠東農產品,團隊成員將淠河以東的農業元素、河流元素、電商元素進行加工融合提煉,制作精美的短視頻在線上推廣。“我們用地方文化講好金安的故事,通過視頻作品展現金安風貌,所以素材源源不斷。 ”團隊成員余海洋說。
不僅賣貨,還有意識、有計劃地展示鄉村風貌、鄉村文化,抒發鄉村之愛,這批“90后”大學生有著新農人的文化自覺。
把傳統鄉村概念進行現代化表達
6月中旬,記者來到葉集區三元鎮的農村電商基地。這塊不大的鄉村小院,幾幢不高的樓房錯落有致。樓房里,既有六安非遺作品展覽、當地農特土產展示,也設有電商直播間,還辟有美食餐廳、休息客棧。院落花窗之外,是一片菜地和水田。這是胡亮亮團隊的作品。 “想把這里打造成綜合體,讓當地農民和外地游客都能在這里找到鄉愁的感覺。 ”余海洋說。海外留學返鄉的他,更多地思考著如何把傳統鄉村概念進行現代化表達,要將電商、文旅、農產品、鄉村民俗等有效整合,塑造成大家能看得到、能感受到的東西。
小伙伴們覺得,這個綜合體應該有“比鄉村更文明,比城市更溫暖”的理念,同時又是鄉村振興大背景下一顆晶瑩露珠。眼下,他們正嘗試通過與地方鄉村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索。他們先后打造了葉集區三元電商基地、淠東鄉電商集聚區、廬江縣云里安凹電商中心、張店鎮電商基地。
“農創三元電商基地和鄉愁文化園是多業態聚合,是葉集區首個鄉村綜合體,通過胡亮亮團隊的策劃和運營,集聚電商、文旅、非遺、農產品展銷、餐飲、民宿等業態,活化地方特色,通過新業態帶動鄉村增收。 ”葉集區三元鎮黨委書記楊志紅說。
聚合鄉村多個業態,形成要素間自然流動與共享,為鄉村產業化和鄉村文化的現代發展提供了可能。
小伙伴們是在金安區山水畫廊直播基地的運營中,逐步認識到這一點的。他們想把九十里山水畫廊的青山綠水與特色農產品展銷、鄉村云播空間、餐飲、民宿集合為一體。
吸引更多對鄉村有抱負、有能力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光靠鄉愁和情懷不夠。要鼓勵愛鄉村、會策劃、懂營銷的年輕人返鄉創業,讓年輕人有更大的施展平臺。
·記者手記·
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揮灑青春
采訪胡亮亮這個小團隊的創業過程,兩點感受最深。其一,這些青年有著一顆熱愛鄉村的心,有理想與激情,把鄉村打造成理想中的樣子,把鄉村之美宣傳出去。搞農村電商、農村事業,賺錢當然重要,但賺錢之外,還有詩與遠方。其次,他們拒絕“躺平”,一直在努力,靠努力積跬步,堅定地向著理想走。創業當然不易,但采訪中,沒聽到他們一句抱怨,深深被他們創業的激情所感染。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其中人才最為關鍵。從這些青年的創業故事里,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這個大舞臺給當代青年提供了廣闊的創業平臺。青年在鄉村種下的不僅僅是夢想,還能收獲金燦燦的果實。(記者 張大鵬 通訊員 蔣國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