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近年來,藍天白云總能“曬”進合肥人的朋友圈里,底色為藍,配色為白,隨手一拍,猶如天空之境。
據悉,蜀山區2021年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86.2%,同比上升兩個百分點,PM2.5和PM10日均值濃度在全市國控站點中排名第一,空氣質量已連續六年在全市空氣質量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
如何能擁有這番“好氣質”?蜀山區的秘訣之一就是對大氣污染進行科學精準的“智慧”治理。下面,記者將一探蜀山大氣治理的“科技密碼”。
“小匣子”里的“大數據”
在蜀山,看似普通的公交車其實隱藏著“大技能”。據蜀山區環境生態分局大氣環境科科長李堯飛介紹,該區有61輛公交車車頂安裝了一個筆記本大小的鐵匣子,載著這個“神器”的公交車能實時“感應”到所行之處500米直徑的大氣質量,堪比大氣監測的“巡查兵”。這便是該局引入的“基于城市公共交通車輛的大氣顆粒物走航監測系統”,這項技術的應用在安徽省內尚屬獨家。
“購買第三方技術服務,就等同于有了專業的‘環保管家’。”李堯飛說道,“車載傳感器每3秒就會上傳一組顆粒物濃度、經緯度及車速等數據,每小時就繪制一張道路污染云圖,從安裝到現在我們數據庫里有近3億條監測數據。”
工作人員在公交車頂安裝車載走航監測儀
據介紹,61輛公交車運營22條公交線路,基本覆蓋蜀山全境域。該局通過云平臺收集所有車載大氣監測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和處理,實現污染路段識別報警,極大地減少了巡查和治理方面的人力,這也與該區“智慧環保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的12個定點空氣站的監測數據形成相互補充,實現精準化管理。
“前不久,56路公交車在行駛到翡翠路和南二環路交口路段時發現發現VOCs數據值偏高,經過三次現場巡查,精準鎖定一家使用苯超標的汽修店,立即讓其停業整改。”李堯飛說道,走航系統是很好的“預警官”,可以幫助環保部門精準溯源,快速防治。
“火眼金睛”緊盯“黑煙車”
記者在蜀山區生態環境分局的數據指揮中心看到,工作人員錢奕打開“黑煙車”電子抓拍系統顯示,當天蜀山區6個抓拍點道路車流量超過190萬輛,系統從中篩查出23輛“黑煙車”,錢奕對這些車輛截圖進行逐一核對確認。這一過程,他花了僅僅5分鐘,而在以前,環保部門進行路檢路查滿負荷工作一天僅能查數十輛汽車。據了解,該系統是蜀山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建設的機動車尾氣治理“利器”。“我們的數據和交警部門聯網,按照“生態環境取證、公安交管處罰”的模式,將抓拍的冒黑煙車輛轉送公安交管部門依法處罰。”錢奕介紹,在今年4月份待合肥市交警支隊完善執法流程后,將對抓拍到的“黑煙車”進行處罰。
數據可視化讓工作人員輕松了解大氣質量
餐飲業油煙治理問題一直是大氣污染防治中的一個難點問題,也是群眾投訴較多、反應比較強烈的問題之一。據了解,該局即將招標購買“餐飲油煙檢測系統”,預計3月份在約40家大型餐飲企業安裝60套監測設備,實時在線監控餐飲企業油煙排放是否達標,解決餐飲油煙污染執法難的問題。
“藍天保衛戰已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需要精細化、差異化、動態化的監測與治理手段,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依賴科技的力量。”李堯飛向筆者介紹,蜀山區大氣污染治理科技感十足的“四大系統”均來自“中國環境谷”內企業研發。該區在狠抓環境治理的同時,大力推行環保領域產業發展,使“中國環境谷”形成“環保技術研發一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一環保裝備制造一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匯聚環境領域重點企業180余家,2021年產值突破240億元。下一步,蜀山區將啟動“中國環境谷”節能環保領域的產業標準發展規劃(2022-2025)編制工作,使谷內企業節能環保技術、產品與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效提高行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時鵬、詹偉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