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年人會發現自己的個子變矮、腰背痛。市第四中心醫院內分泌科邵海琳主任提醒老年朋友,身體出現這種情況,最常見原因就是骨質疏松癥,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更要注意。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的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松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主要是由于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導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強。雌激素減少,降低骨骼對力學刺激的敏感性,使骨骼呈現類似廢用性骨丟失的病理變化。
骨質疏松癥的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被稱為“寂靜的疾病”或“靜悄悄的流行病”。但隨著病情的進展,骨量不斷丟失、骨微結構破壞,患者會出現骨痛,脊柱變形,甚至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骨質疏松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質疏松癥的防治包括:調整生活方式,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充足日照;規律運動等。骨健康基本補充劑,鈣劑、維生素D等。抗骨質疏松癥藥物,適用于經骨密度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已經發生過椎體和髖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骨量減少但具有高骨折風險的患者。對于絕經后婦女,無禁忌癥的情況下絕經激素治療能減少骨丟失、降低骨質疏松性椎體、非椎體及髖部骨折的風險,是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有效措施。(記者 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