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冬交替之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彭英教授提醒,要特別注意預防腦卒中。有些患者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現象,表現出中風信號,但是幾秒后就恢復正常了。其實這是短暫性腦缺血,也是腦卒中的預警信號。“小中風”雖然不會造成明顯的腦組織神經功能損害,但也要長期吃藥,以防進展為腦卒中。
小中風會讓心臟發病倍增
美國研究人員在《中風學期刊》上發表文章說,小中風(也就是短暫性腦缺血)會讓人們今后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增倍。
研究人員說,即使小中風僅僅發作了幾秒鐘或是幾分鐘,也要高度警惕冠心病發作的可能性,兩者的癥狀非常相似,經常共存,應當引起患者和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美國心臟病學會的專家還總結了小中風的癥狀:例如,面部、臂部和腿部突然出現麻木感,尤其是身體的一側出現了這種情況,更應該引起注意;突然出現迷惑感、說話困難或者理解能力困難;雙眼或者單眼看東西困難;突然出現行走困難、頭暈目眩、失去平衡和協調性;突然出現了未明原因的嚴重頭疼。
小中風不治大中風易至
“小中風不治,大中風易至。”據統計,半數以上的患者在腦中風發作前都曾發生過小中風,20%的小中風患者在隨后3個月內會發生中風。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穆軍山說,如果患者出現小中風即就醫,可有效降低中風發作的風險。小中風時,常見手臂或腿部瞬時麻木;突然出現單眼或雙眼視物障礙;突然出現語言障礙、短時間的行走困難、眩暈等。
教您快速判斷小中風
自診:五個“一過”提示小中風
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現一過性頭暈、一過性頭痛、一過性視物不清、一過性言語不利、一過性肢體麻木等等癥狀時,需警惕小中風。
自查:三步排查小中風
臺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呼吁,民眾應該謹記FAST要訣,即根據Face(面部),Arm(手臂),Speech(言語),三個要點判斷中風先兆,并在第一時間(Time)趕往醫院。
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葉博壽主任進一步詮釋判斷要領,可依三動作自查,如出現其中之一異常,便可能是中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