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通過組建志愿服務隊,開通心理熱線,為群眾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文明實踐筑牢戰疫“心”防線
□蘇報駐張家港記者 楊溢 陳夢嬌 蘇報通訊員 顧雅晶 馬曉蕾
足不出戶心情沉重、擔心生計十分焦慮、單獨隔離恐慌不已……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通過組建一支心理關愛志愿服務隊,開通4條心理熱線,開展“疫心守護 志愿同行”心理關愛志愿服務項目,用心用情為群眾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成立一支志愿服務隊
用心守護陪伴在身邊
“我在酒店隔離,一想到回不了家,無法照顧老人孩子,自己還有可能被傳染,就怎么都睡不著。”4月16日凌晨,志愿者黃艷接到隔離人員齊女士的咨詢電話,齊女士曾患有抑郁癥,隔離期間情緒失控,整夜無法入睡。
經過黃艷一個小時的耐心引導,齊女士逐漸平和下來。天一亮,黃艷立即將情況上報至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中心立刻聯系了該市精神衛生中心,為齊女士進行診療,并及時配送藥物。
黃艷正是張家港市心理關愛志愿服務隊的一員。面對疫情,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第一時間聯合市社會心理協會成立工作小組,發出招募令,挖掘動員具有心理輔導基礎和優勢的志愿者,積極參與疫情期間心理關愛志愿服務工作,首批遴選58名專業志愿者,參與心理援助熱線服務。
為有效提升志愿者服務能力和水平,中心還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和督導,每天除做好熱線個案記錄外,還將熱線個案分類,一般問題提交QQ群討論交流,較復雜問題安排網絡“一對一”咨詢,嚴重問題則與當地精神衛生中心聯動,實施危機個案干預。截至目前,中心已為60多位有需求的群眾提供了電話咨詢服務及有效心理援助。
開通4條心理熱線
有求必應開出“心靈處方”
“我們這里有個孕婦,不吃不喝兩天了,情況十分危急!”近日,志愿者王麗在值班期間,接到一通來自張家港市冶金園(錦豐鎮)的緊急來電。了解詳情后,王麗立即上門提供心理疏導服務。經過一番細致溝通,該孕婦逐漸緩解焦慮情緒。
一句問候慰藉一顆心靈,一次連線化解一場危機。
為有效紓解群眾心理焦慮情緒,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開設2條心理援助熱線,2條心理服務熱線,為廣大市民提供足不出戶的免費心理服務。
此外,中心還加大力度,新招募68名具有三級及以上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資質或參加過心理系統培訓的志愿者,經考核培訓,充實到心理關愛志愿服務隊,通過走進社區、加入微信群等方式開展線上線下心理志愿服務。
前不久,張家港高新區(塘橋鎮)根據群眾反饋,提出了心理服務援助請求,中心迅速反應,與張家港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動,派出5位醫務人員和10位心理服務志愿者,及時解決居民訴求,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下沉15個防疫微信群
多線輻射溫暖“心”能量
疫情期間,張家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還充分依托“張家港文明實踐”微信公眾號、全民健心云平臺等各類載體,推廣宣傳疫情心理調節知識,為市民提供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心理危機干預等在線心理服務,幫助市民構建健康心理防線。
為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咨詢服務,多線輻射“心”能量,心理服務志愿者下沉加入封管控區域、集中隔離點的防疫微信群,通過信息互動,普及心理調適技巧,及時給予個性化、精準化的心理支持和精神安慰,實時指導群眾緩解緊張、焦慮情緒,放松心情。
截至目前,心理關愛志愿服務隊已對接防疫微信群15個,服務近5000人次;發放《市民心理健康核心知識》宣傳手冊2000余本;收到并解答“解憂信箱”20多件;開展“抗疫抗壓·助人助心”心理志愿服務活動30次,推送心理抗疫科普知識及視頻22條……看見、關注、傾聽,張家港市正以有力、科學、高效的“心”力量為戰疫作貢獻。
標簽: 文明實踐筑牢戰疫心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