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王可 通訊員 朱帆晨)冬季是重污染天氣易發多發時段。1月8日,蘇州市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級別響應。在重污染天氣應對中,姑蘇生態環境局對轄區114家設備較為先進、環境績效水平高、日常環境行為較好以及涉及民生保障的企業,實施差別化管控。此舉激勵企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提升了生態環境治理水平。
2021年,姑蘇區貫徹落實堅持減污降碳、源頭治理,扎實開展各類專項行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PM2.5年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6.0%,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實現了“十四五”生態環境質量良好開局。
為了引導、幫扶企業主動治污、精準治污,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 姑蘇生態環境局加大對轄區環保豁免企業的培育力度,切實推進污染源頭治理。專業工作人員組成專門的豁免幫扶小組,主動對接豁免培育企業開展差別化管控評估指導,現場幫扶企業制定提標改造方案和時間表,提升環保治理水平,并加強跟蹤指導,幫助企業達到豁免條件。通過落實正向激勵、差別管控等政策,鼓勵企業強化治污主體責任,發揮環保績效水平高企業的標桿作用。
不止于此,姑蘇生態環境局還在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上破解難題——試點安裝老舊小區公共排煙管道并配套設置油煙凈化處理裝置,“小切口”入手精準施策解決油煙大問題;動態更新重點敏感區域污染源排放清單,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實現精準治污;聚焦涉VOCs企業、建筑工地、移動源等重點污染源,分類管理、靶向施策;推動完成鳳凰涇、青龍橋河等河道水質提升項目,全面完成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扎實推進“一斷面一方案”,在入河支流支浜及相關聯河道加密布控水質監測點位54個,及時掌握水質,第一時間分析研判,利用無人船水質走航監測、水質快速測定等技術手段精準鎖定污染源,為精準治水提供技術支撐;聯合區河長辦開展全區主要河道“消劣爭優”行動,推動各級河長履職盡責。
今年,姑蘇區將繼續緊緊圍繞提升區域大氣、水環境質量,按照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硬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姑蘇新畫卷,為持續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金字招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