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對標全國營商環境考核標準,以最精細的流程讓市場主體提升獲得感——
讓企業感受“蘇州就是我的家”
“蘇州有關部門多次到我們公司開協調會,跟我們對接項目,讓我們有了家的感覺。落戶蘇州,我們很舒心,也很放心。”在最近一期蘇州營商環境交流活動中,江蘇喜馬拉雅城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政勛發出這樣的感慨。
作為國內以互聯網音頻為特色的頭部企業,喜馬拉雅落戶蘇州之后迅速成為“家人”,折射了蘇州營商服務的高效和親切。去年11月,蘇州市政府與喜馬拉雅在上海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年4月,喜馬拉雅長三角區域總部簽約落地姑蘇區,截至目前,運營洽談項目204個,其中與蘇州市合作項目52個。
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怎么樣,企業的感受最直接。
去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蘇州17個指標領域進入全國標桿行列,12個指標領域位居全國前六。今年以來,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百企話營商”為牽引,將全市各地、各相關部門正在開展的與營商環境相關工作統籌納入“蘇州營商環境”整體框架,形成蘇州“最優營商環境、最強比較優勢”的整體印象和群體共識。
“市場之手”回應企業需求
——市場化是蘇州營商環境的巨大優勢
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蘇州擁有體量巨大和配套完善的產業體系,良種與沃土彼此期望。
常熟開關廠是我國電器元器件行業的龍頭企業,然而,長期沿用的人員管理排單、簡單排程生產模式與數字化新趨勢顯得不合拍。隨著蘇州制造業開啟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新征程,常熟開關廠找到了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惠工云公司,合作建設常熟開關智能車間,先后完成了整體數字車間產線、IPS工業生產體系完整導入、應用IN3平臺10個系統模塊,人均產能提升了38%,在制品庫存期從14天變為1.5天,交付周期從5天縮短為1天。
面對眾多市場主體的需求,蘇州以市場化為導向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涉企政策“一網清”,建立企業服務總入口;建立政策發布“一張網”,歸集各類惠企政策;實現企業服務“一站式”,集成涉企公共服務及社會機構的專業服務;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內容、服務機構和優惠政策;形成訴求響應“一個環”,建立訴求受理、解決、反饋、評估機制。
市場化是蘇州營商環境的巨大優勢,為企業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從企業辦成“一件事”的角度,以信息技術為撐,以線上線下融合化、流程節點標準化、辦事進程可視化、服務獲得便利化、數據共享制度化為標準,推進“互聯網+營商”體系建設,
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市場主體達277.18萬戶,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占比超全省五分之一,其中法人企業數總量達72.9萬戶。蘇州市場主體規模在培育壯大,同時涌現“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趟”“一網通辦”等終端界面多樣的服務平臺,常態化推進企業開辦“1個工作日常態化”“0.5個工作日最優化”,鄉鎮、街道一級的惠企平臺更是星羅棋布,直接在企業門口提供服務,涵蓋國家、省、市、區、鎮五級政策激勵和政務業務事項,為企業帶來“蘇州最舒心”體驗。
法治環境讓體驗最優
——法治化是蘇州營商環境的核心內容
一張圖,匯聚全市3590個公安服務網點,通過一鍵導航,政務服務“指尖觸達”;一張圖,集合所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安政務服務事項,通過圖上查詢,群眾一鍵申請“網辦事項”。這張神奇的圖,便是今年6月上線啟用的“蘇州公安政務服務地圖”。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蘇州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明確提出以法治誠信為引領,打造蘇州營商環境第一標志,抓住法治誠信環境“牛鼻子”。對此,一位企業主向記者坦言:“雖然優惠政策、土地讓利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但是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誠信環境才是企業落地生根的發展基石。”
這一基石也是蘇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全市行政機關針對監管中的“高頻”違法行為編制企業行政合規指導清單,便于企業快速、簡明、準確地排查行政處罰風險點,熟悉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減少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投機和僥幸心理。司法機關貫徹“少捕慎訴慎押”理念,探索推進符合蘇州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企業合規制度,努力釋放辦理案件和服務企業的疊加效應,打造為企業辦實事的“蘇州樣本”。
打擊和震懾違法犯罪是蘇州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硬核”。新冠肺炎疫情給蘇州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小沖擊,企業中各類糾紛層出不窮。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知識產權法庭、破產法庭、國際商事法庭、勞動法庭4個由最高法院批準設立的專業化法庭的城市,蘇州法院系統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法官們定期開展“進企業”活動,一項項務實舉措、一件件典型案例,化解著涉企矛盾對經濟秩序的沖擊。
全市檢察機關以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為“著眼點”,抓住制度建設這個“牛鼻子”,當好蘇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去年以來,蘇州市檢察院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八條措施》,并“落地”配套機制建設,從落實少捕慎訴政策、試行企業犯罪限期合規從寬制度、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強化企業產權保護等四大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法治蘇州也是和諧蘇州,構筑了在蘇州“安家”企業的安全感,多維度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企業界“家和萬事興”。
開放賦能匯聚全球資源
——國際化是蘇州營商環境的鮮明特色
今年7月,蘇州制定出臺了首部外資總部專項支持政策,廣受國內關注。為快速響應外企實際需求、營造最優投資環境,蘇州市商務局舉辦了外商投資企業“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交流活動,商務、人社、人才辦、公安、稅務、人民銀行、海關等相關部門與企業面對面交流。
蘇州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科技創新熱土,匯集全國乃至全球的優質企業,也延展著對標國際的產業服務鏈。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于2019年9月掛牌成立以來,推出涉及各領域改革創新舉措100余項,形成了一批質量較高、企業受惠面較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案例。片區成立以來,新設立企業一萬余家,新增內資企業注冊資本501.91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0.18億美元,新增備案境外投資機構54個,中方實際境外投資額1.59億美元,各項指標在全國新設自貿區中名列前茅。
蘇州工業園區統籌做好審批環節、審批時限、運營成本“三個減法”,建成全省首個區級“一網通辦”平臺,網辦比例95.6%,不見面比例達到96.24%,基本實現即開辦企業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20個工作日的目標,圍繞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特色產業,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
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政務辦)一網通辦辦公室主任王志遠介紹:“我們的一站式服務中心,融合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經驗,不僅廣受國內企業好評,也讓外資企業在運營中倍感方便。”
蘇州現有14個國家級開發區、6個省級開發區、8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和3個一類口岸,是全國開放載體數量最多、功能最優、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蘇州連續8次當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先后被世界銀行、《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和“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營商環境涉及面廣、影響深遠,如何把泛泛不羈的外力轉化為市場主體內生動力?蘇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服務企業首先要摸清并聚焦企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破除對于企業來說已經不合身的體制機制,讓市場環境順應全國乃至全球發展大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應變能力,幫助企業應對市場風險,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記者 張帥)
標簽: 蘇州 營商環境考核標準 蘇州營商環境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