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太倉首席記者 顧志敏 見習記者 周哲)“我丈夫對我進行言語攻擊和辱罵,還砸東西,我要和他離婚。”近日,太倉市婦聯“家事”服務工作者郝麗娟接到這樣一通哭訴電話。第二天一早,郝麗娟帶著巾幗心理志愿者以及其他幾名調解員一同對夫妻雙方進行調解。經過多次努力,夫婦倆重歸于好。
據了解,太倉市婦聯組建了七支維權“天團”,積極探索婦聯牽頭、部門聯動、項目推進的家事維權機制,形成“大融合、大服務、大作用”的“大婦聯”新格局,維權工作創新經驗得到省、市婦聯推廣。
今年以來,“木蘭姐姐紅色天團”科技+腳板,建立特殊人群走訪平臺,每季度實地走訪有家暴傾向的家庭120戶;15名“兒童守護員綠色天團”預防+援助,致力于減少傷害性侵兒童等惡性事件的發生;“法律志愿者藍色天團”點單+定單,開展家事法律服務進萬家活動,獲得群眾73次課程點單,受益婦兒超5萬人次;“心理服務金色天團”定點+移動,開展家事心理服務講座21場、心理團輔8場,提供訴前(庭前)心理疏導26件次;“舞爸舞媽橙色天團”近千名廣場舞愛好者健身+奉獻,在跳舞健身的同時,擔任遵紀守法的示范員、環境衛生的保護員、社區平安的守衛員、家庭和諧的倡導員、社會文明的傳播員;“家事調解綠色天團”說理+融情,13名基層“老娘舅”“老舅媽”充分發揮家長里短、矛盾糾紛的“減壓器”“調節器”作用;“家事調查白色天團”的志愿者細心+耐心,為法院家事庭法官明斷家務事提供信息,15起派件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