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大力實施開放創新政策,助推城市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蘇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開放創新政策,更深層次開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加快匯聚國內外優質創新資源,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去年11月召開的全市大院大所合作發展大會傳遞出明確信號,蘇州將以更優越的人才新政、更舒心的服務新政,全面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全力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
國內頂尖高校“深耕”蘇州
“蘇州是與清華開展產學研合作最好的城市。”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多次表示,蘇州和清華的合作堪稱校地合作的典范。
截至目前,清華大學在蘇州建立各類載體平臺12個,占清華大學在全國載體平臺建設的五分之一。2000多名清華大學校友來蘇投資創業,創辦企業近百家,其中18家已成功上市,為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蘇州與清華有著深厚的友誼和不解的淵源。上世紀80年代,正是以清華大學建筑系周干峙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們,提出了“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的“新舊分開”理念,才成就了如今蘇州古韻今風的城市特色。
“在清華大學百年誕辰之際,清華派出機構開啟了新的探索,從以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向特定行業方向轉變。”清華(蘇州)汽研院科技發展部趙峰博士說,“我就是那個時候非常有幸來到了蘇州這個‘人間天堂’”。2011年7月,清華汽研院正式成立,這是清華大學第一所面向行業的專業化派出研究所,由此校地合作新模式的帷幕正式拉開。
如今,清華與蘇州再次強強聯合,“蘇大強”強上加強。今年7月,雙方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五年將圍繞共建清華-蘇州創新聯合體、實施創新引領行動等方面展開全面深入合作,在完善組織架構、突出聚焦和引領、強化分類管理等方面,創新運行模式和機制,著力打造校地合作全新范本。清華大學更多的科技成果、研發平臺和高端人才將落戶蘇州,持續為蘇州導入創新資源;蘇州則將繼續加碼各類優惠政策,竭誠為清華來蘇人才提供“上不封頂”的政策支持。雙方的合作將不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或某一個領域,而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全新的、全方位的合作,共同繪就一幅百年清華與千年名城交相輝映的“雙面繡”。
大院大所合作全面“開花”
蘇州與中國科技大學簽署協議,共同推進中國科技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建設;西浦創業家學院項目進入全面開工階段;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這些都是蘇州與大院大所合作發展的“微鏡頭”。
人才培養是高校最基本的職能,院所力量營造有利于凝聚創新力量。近年來,蘇州科技部門始終將大院大所作為集聚科創資源的重要手段,積極支持大院大所建設科技創新載體,加快引進更多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清華、北大、中科大、浙大等國內外一流高校在蘇開枝散葉。“十三五”時期,蘇州累計建設160多家產學研創新載體,與大院大所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4000多項,與200多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建立起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蘇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張東馳認為,要推動大院大所與蘇州本地企業、產業精準對接,一是靠“大”,二是靠“專”。
去年9月8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工程正式啟動。蘇州高新區與南大突破原本的校地合作機制,從校園模式到本科教學,從科研院所到大科學裝置,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正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南大蘇州校區規劃辦學規模將達到1.2萬人(遠期2萬人),涵蓋本、碩、博各個層次,穩定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將不少于1000人。同時,南京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蘇州中心、南京大學蘇州開源芯片技術創新研究院等五大載體平臺都將落戶蘇州。以南大蘇州校區為中心,蘇州正在構建一個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大科創圈。
“中科院藥物所是大院大所與地方合作成功范例中‘專’的典型”。張東馳說,“藥物所在蘇州的合作比較成功,一是它的專業方向緊貼蘇州一號產業;二是一開始就建了專業的載體和平臺,容易扎根,對外服務有收益;三是有科學家牽頭的基金,看得懂技術,可以做天使。”
海外人才常駐“魅力城市”
“蘇州有水有園林,很舒適,就像管弦樂隊一樣,有很多獨特的地方。”來自德國的夏建安,是太倉德意志工商中心董事長,推動中國第三家“德國中心”落戶太倉,籌辦多個中德交流品牌項目,曾獲“蘇州榮譽市民”稱號。夏建安來華工作和生活多年,他非常喜歡蘇州,“除了舒適的環境,蘇州還有現代化的園區。蘇州的工業產值國內領先,生活質量方面也非常好。”
蘇州外國人才多一直是全國海外引智工作的標桿,已經連續9年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來自蘇州市科技局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至7月,蘇州新引進外國人才1900人,較去年同期增長67.8%,占全省的46%;其中高端人才649人,完成年度目標的72.1%,較去年增長72.6%,占全省的55%。
為充分發揮外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蘇州專門出臺《關于打造“蘇州最舒心”外國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的若干舉措》,全力打造“蘇州最舒心”服務品牌。同時,大力實施“高端人才獎勵計劃”,對符合在蘇連續從業滿一年等條件的外國高端人才給予資金獎勵。
前端織網,后端搭臺,全程用心,蘇州對外國人才構建起全方位、全鏈條式服務。為了幫助外國專家更好地了解蘇州、融入蘇州,蘇州科技部門啟動“外國人看蘇州”系列活動,組織在蘇外國專家走進園林、民企、古鎮村落等,積極展現蘇州細膩秀氣、精致柔和的傳統文化以及開放創新、兼容并蓄的現代城市品質。
蘇州科技部門還在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地設立了4家蘇州市外國專家書屋,為外國專家和友人提供外宣品贈閱借閱服務,并以此為平臺,充分利用外國人才這一重要傳播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記者 張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