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主研制的‘60噸電動振動試驗系統’自2015年交付給上海某研究院運行至今,驗證性能穩定,得到了上海方面的一致好評。”聚焦要素集聚共享,打造長三角協同創新高地,蘇州高新區轄區內企業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漂亮成績單。
作為高新區土生土長的制造業企業,東菱公司的創新發展只是高新區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蘇州高新區主動對接上海,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產業創新活力迸發。
企業“走出去”
市場認可度高
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優勢,不斷加大產學研用步伐和科技創新力度,作為轄區國企蘇高新股份的下屬公司,東菱公司一直在奔跑前行。
東菱公司的“60噸電動振動試驗系統”是由東菱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共同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項目。該系統從2015年5月交付給上海某研究院使用以來,圓滿完成了該單位多個大型航天器項目的可靠性試驗,也因此獲得了客戶單位的高度評價。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還為上海某單位建設了航空發動機零部件測試試驗平臺,開發了一批專用測試設備。同時,根據客戶提出的各類測試需求,積極探索創新研發課題,研發多款測試設備,為其積累試驗經驗、改進型號設計等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希望可以為區域制造業及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東菱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動作”不斷
共筑強勁增長極
加速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共筑強勁活躍增長極。在高新區,除了企業積極走出去,超前布局下好先手棋,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動作”接連不斷。
今年4月,高新區與上海電氣、創元投資簽訂三方合作協議,強化產業協同,開展智能化改造方面的合作。
去年11月,高新區管委會與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兩方聯合共建的萬向區塊鏈蘇州研究院成立。研究院依托蘇州經濟與產業發展優勢,以萬向區塊鏈的技術積累與行業生態資源為支撐,聚焦產業賦能、技術研發、生態聚集以及合作交流四大板塊,建設成為面向長三角、領先全國的區塊鏈科技企業。
去年9月,高新區在上海舉辦投資推介會,22個總投資382億元的重點項目簽約落戶,包括北斗+5G&AIOT應用測試服務產業社區、百度VR(蘇州)賦能中心等。簽約項目涉及醫療器械、5G通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生產制造領域及高端服務業領域,投資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影響帶動力強。
“創新發展、產業先行。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員,我們只有乘著長三角一體化東風,力爭在產業規模及結構、產業技術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搭好上海及浦東開放發展‘快車’,落實蘇州開放再出發戰略,才能在‘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表示。
找準發力點
激活創新生態
目標明確,要跑出協同創新“加速度”,蘇州高新區的發力點在哪?
優化產業鏈布局,高新區明確將充分利用張江高科技園區以生物醫藥創新研發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以集成電路設計制造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漕河涇開發區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及其軟件等產業的創新優勢和外溢效應,突出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合作,努力打造上海高端產業承接、集聚發展基地,實現蘇滬產業發展互惠共贏。同時,高新區還加強與上海綠色技術銀行和上海虹口綠色產業發展中心等部門聯絡,就推進綠色產業規劃、實現綠色產業發展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構建產業合作載體和平臺,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關鍵之舉。為此,高新區搶抓上海建設全球技術交易大市場和國際化開放型創新功能平臺契機,全面鼓勵區內龍頭企業、大院大所與上海相關單位展開科技創新合作攻關。在這樣的背景下,轄區的江蘇醫療器械產業園與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開啟深度合作、成果轉化對接;華東理工大學蘇州研究院、賽伯樂工業互聯網蘇州創新中心、綠色技術銀行可持續發展創新中心等一批跨區域創新平臺落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高新區不斷擦亮長三角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第一日資高地”新品牌,圍繞“日資高地”攀登“日資高峰”目標,引入更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日資企業,截至目前,區內日資企業已有615家。推進與日本各類機構的合作對接,加快“中日綠色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蘇州中日創新谷”兩大平臺品牌建設,推薦“中日創新谷”項目擬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獅山商務創新區與上海北斗西虹橋基地以項目合作為切入口開展產業對接。
“下一步,高新區以更優質的服務、更活躍的創新、更包容的生態,與上海攜手共進,與全球企業合作共贏,打破區域限制,謀求協同發展,爭當高質量發展新標兵,奏響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華美樂章。”方文浜表示。(記者 劉曉平 通訊員 夏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