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越來越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2月19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專題調研我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他強調,“十四五”時期,交通建設仍然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交通部門要勇于擔負好先行官職責,從外部形勢發展變化中看到機遇,著眼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順應人民群眾對交通方便性的更高需求,主動超前做好交通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努力打造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
“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建設”被寫入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從曾經的“補齊短板”到如今的“先行示范”,江蘇正努力建設更高層次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 補齊短板,躍上新階
2月21日早上7點50分,在連云港從事外貿業務的方憶乘坐G8312次高鐵列車從連云港站駛出,約1小時后抵達徐州。
連徐高鐵2月8日開通運營后,全省干線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4204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15公里,比2015年底增加1356公里,增幅158%,“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基本形成。
經商多年的方憶常年在各地奔走,他明顯感覺到,隨著江蘇高速鐵路覆蓋范圍擴大,成環成網,出行環境有了質的改善,“我們到各地跑業務越來越方便了。”
“經過‘十三五’奮戰,江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入了短板加速補齊、路網加速構建、格局加速優化、服務加速提升的高質量發展期。”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表示。總體來看,江蘇交通運輸發展已處于全國前列,高速公路、干線鐵路等干線交通網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短板加速補齊——高鐵里程已從“十二五”末的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3位;7個城市已擁有或在建城市軌道交通,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800公里,較2015年底增長95%,躍居全國第二。
路網加速構建——高速公路面積密度位列全國各省區第三。一級公路里程占比位列全國之首。實現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累計建成17座過江通道,新建6座,沿江兩岸所有設區市之間均有過江通道直連,有力助推南北擁江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格局加速優化——全省已開通民航國際及地區航線85條,通達國際及地區城市55個。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1.2億噸,較2015年提升14%,港口吞吐量達29.7億噸,占全國港口吞吐量1/5。
服務加速提升——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5年的14.8%下降至13.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邁上新臺階,江蘇再次提出“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新目標,并拿出了時間表。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圍繞建設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江蘇將全面爭取“十四五”末蘇南地區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30年蘇南地區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全省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2035年蘇南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交通運輸現代化,全省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2. 打造示范,勢在必行
事實上,與發達國家交通運輸發展現狀對比,江蘇在國際航空運輸、港口以及運輸組織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蘇錫常、南京都市圈等多層次軌道網面積密度是德國北威州和韓國首爾都市圈的1/3左右,軌道交通分擔率不到發達國家1/3;機場、港口等核心樞紐能級不足,未能進入世界前20位行列;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約13.8%,遠高于發達國家8%-10%左右的平均水平。
“從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看,以交通運輸現代化作為基礎要素和先行引領是必由之路。縱觀世界發達國家在過去一個多世紀的沿革和演變,交通投資建設和運輸組織帶動了國土空間拓展與優化,帶動了城市群發育,帶動了產業鏈拓展。”陸永泉認為,打造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是立足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彌補不足,力爭實現基礎設施先進適用、運輸服務便捷舒適、治理體系高效有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總體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其時已至。
從江蘇來看,區位特征明顯,人口密集、產業發達,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江蘇擁有世界級的運量,預計未來運輸需求將持續增長,對交通運輸的品質和效率將提出更高要求。”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分析,預計到2025年,全省人均GDP達2.35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鎮化率達75%,即將進入城鎮化后期成熟階段;三產比重達56%,由工業化后期逐步邁向后工業化階段。預計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3.5萬美元,城鎮化率達到80%左右,三產比重達65%,與德國(68%)相當。
展望未來,未雨綢繆,對照“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要求,江蘇交通運輸部門已在擘畫2035年遠景目標:
——建成具有世界級城市群特征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形成國內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領先的機場和港口樞紐。全省鐵路網密度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南京祿口機場旅客吞吐量進入全球前50位,蘇州和南通、連云港港等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進入全球前20位。
——建成世界前列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沿江城市群、南京和蘇錫常都市圈地區實現“1小時通勤”。擁有時速160公里快捷貨運和時速250公里高速貨運列車等鐵路貨運系統,擁有至少1家全球排名前20位的貨運企業,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低至德國、美國、日本等水平。
——更加彰顯世界前列的交通科技創新能力,交通運輸領域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在物聯網、無人駕駛、網約車、網絡貨運等領域擁有世界級的創新平臺和載體,平臺業務量和處理效率居全球前列。
——具有世界前列的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運輸生產碳達峰、碳中和,力爭運輸安全“零死亡”。
——具有世界前列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法治交通體系和信用交通體系的示范。
3. 進度率先,質量領先
業內人士認為,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要體現先行,主要體現在進度的率先和質量的領先上。
一方面是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時序上要較全國提前五年左右,為全國發展探路;另一方面要在發展質量和要求上較全國有所提高,努力在沒有先例的方面率先探索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力爭做得更好更快,在解決交通運輸現代化共性問題上積累實踐經驗。
從深層次解決發展突出矛盾,陸永泉說,“十四五”期間,重點要以基礎設施的新跨越支撐新發展格局,加快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打造“軌道上的江蘇”“樞紐網絡”和“水運江蘇”,增強綜合交通的協調性,盡快建成綜合立體交通網。
打造“軌道上的江蘇”。高鐵里程超過3000公里,形成“省域2小時高鐵圈”。超前謀劃并預留超高速軌道交通通道。補齊城際鐵路短板,打造都市圈“1小時通勤交通圈”。
打造“樞紐網絡”。寧鎮揚樞紐板塊,建設南京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注重發展國際運輸,服務南京都市圈發展;徐連淮宿樞紐板塊,要以連云港國際樞紐港、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淮安航空貨運樞紐為重點,發展蘇北“物流金三角”,服務“一帶一路”海陸聯運及東西向物流;蘇錫常通泰鹽環滬樞紐板塊,要以融入長三角核心區為中心,重點發展區域運輸。
打造“水運江蘇”。加強國際貨運航線統籌,優化美西、中東、歐洲等遠洋航線運輸布局,推動遠洋干線、近洋干線、內貿干線、洋山快線、長江(內河)支線“五線同步”發展格局。
據介紹,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進程正按照蘇南地區和全省范圍兩個維度進行謀劃。華設設計集團綜合規劃院副院長裴劍平認為,蘇南沿江地區,有發達的城市群和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城鄉一體化水平較高,整體發展水平領先,應該“先行一步”。江蘇北部地區,資源稟賦好、發展空間大,可以圍繞目標定位,進一步探索符合區域特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交通運輸現代化之路。(記者 朱璇 梅劍飛)
標簽: 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