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10萬億經濟總量的江蘇,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堅定以實業為根基,增加研發投入,強化產業自主可控,在重點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著重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孕育“江蘇制造”新動能。
新年伊始,我國微電子用“高飽和度光刻膠”在宜興徐舍鎮進入了產業化加速擴能階段,經過京東方等國內七大面板廠的試用,技術指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顯示器占全球產能半壁江山,然而制造像素的原材料“高飽和度光刻膠”每年需進口60億。江蘇博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十三五”組建起世界級科研團隊,攻克了這一產業鏈“堵點”,光刻膠國產化率從2019年的1%上升到目前9%。
江蘇博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利萍說:“光刻膠國產化自主可控在中國勢在必行。我們希望成為國內顯示面板主要的光刻膠供應商,聯合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國內企業一起來推動光刻膠全產業鏈的國產化。”
包括光刻膠在內,“十三五”期間,江蘇在高端裝備、高溫合金等共性技術領域開展126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誕生了622項原創技術,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進一步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創新打通了新興產業的“堵點”,也助力醫藥、機械、紡織等產業持續升級,以恒瑞、康緣、揚子江等企業為代表,我國每年的新藥有一半左右來自江蘇企業。全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共創建了127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8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兩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020年江蘇4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全省規上工業38%的產值和49.6%的利潤,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江蘇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說:“康緣始終堅持每年從銷售業績當中提出10%以上用于科技創新,主要是做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像‘銀杏二萜內酯注射液’注射劑,這個品種上市以后,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向前遞增增長,今年增長速度能達到120%。為今年的增長和未來五年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新的一年,江蘇將強化企業創新載體布局,聚焦國家有需求、江蘇有基礎、對省內產業鏈提升有重大影響的領域和方向,加快推進高溫合金、高端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等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中心,力爭新增20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部署實施60項左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在集成電路、高端專用裝備、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和產品,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聯動創新、優化升級。
江蘇省工信廳科技處處長李健說:“‘十四五’將繼續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行業重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力度,持續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十四五”末,江蘇制造強省地位將更加鞏固,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記者 俞海 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