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桶并站、倡導“以桶換桶”定時定點投放,引入專業垃圾回收機構,從源頭處理廚余垃圾,減少其他垃圾……記者日前了解到,經過1年多的試運行和現場指導,白洋灣街道金筑家園每日廚余垃圾減少2000斤左右,效果明顯。
每天早上8點,虎池路金筑家園垃圾回收點附近,來往居民手里都拎著一個專門定制的垃圾桶,他們會把垃圾桶放到規定的格子內,工作人員苗擔擔會在一邊做好記錄。“剛開始的時候會給居民們講解一下怎么分類,現在他們都會分類,我們簡單看一下就行了。”苗擔擔說,小區居民都很支持垃圾分類,普遍認為生活垃圾分類活動的開展干凈又環保,社區的環境水平提升了一大步。
金筑家園位于蘇州姑蘇區金閶新城,常住人口6000余人,是蘇州市生活垃圾減量分類試點標桿項目社區。
2018年開始,白洋灣街道開始探索“以桶換桶”垃圾分類模式,2019年引入天康科技第三方服務,以專業人辦專業事,形成一套“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處置”的模式,便于垃圾分類在居民區穩步實施。這項舉措不僅方便了居民,也減少了社區大量堆物堆料的情況。“我們不僅進行一站式的垃圾分類,還進行立體化的垃圾分類宣傳。”天康科技負責人桂朝陽告訴記者,公司按照“三定一督”的模式,通過運營服務的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經過1年多運行,金筑家園小區居民都能做到每天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其余時間禁止投放。同時,天康科技工作人員不定期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公益廣告和分類常識入戶宣傳,做到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家喻戶曉,營造發動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員會對每袋垃圾進行破袋(100%)指導分類,做好垃圾分類知識及技巧的宣傳和講解工作,逐步提高居民的知曉率和參與率。2019年3月開始,金筑家園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參與率達100%,分類準確度98%以上,每年生活垃圾減量預估3300噸。
“以桶換桶”模式運行1年多來,白洋灣街道實時跟進小區居民的反饋,“便民”是居民給出的最大的“好評”。白洋灣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專業“高標準”實現運轉“高效率”,現在居民們已經對垃圾分類有了逐步的認識跟配合。目前小區生活垃圾減量明顯,初步實現垃圾減量化目標。“垃圾減量、資源增量、社區扮靚、環保添綠”已成為小區居民共同追求的環保理念。
記者獲悉,目前,吳中區光福鎮、吳江區平望鎮、昆山市陸家鎮都在推廣該垃圾分類模式,通過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有效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水平,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記者 惠玉蘭)
標簽: 廚余垃圾